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2023-05-10 666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积淀了持久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作用,在以理服人中巩固爱国根基

课堂教学是高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通过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任务。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专业课,都应当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满足大学生获取爱国主义知识的需要。

1.在教学目标上,推动整体性目标与个性化成长相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始终贯彻“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这一教学目标。由于学科背景、知识结构、个人境遇等客观原因,大学生个体对爱国主义学习的思想期待有所不同,高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关照具体教学对象,形成分对象、分层次的目标。高校要注重把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性目标与大学生个性化成长相结合,在推动整体性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充分把握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学习期待,使教学的深度、广度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依据专业、年级的不同与课程思政开展协同育人;依据生源、民族的不同与思政工作开展协同育人;依据年龄、性别的不同与心理教育开展协同育人”,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在教学内容上,推动理论学习与历史文化、时代发展相结合。在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中,重点是要讲清楚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要让大学生从理论上明晰,从情感上感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第一,要将“四史”学习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加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大学生通过对历史的解读,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历史必然性,学会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宏观视野,理解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弄懂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第二,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迅速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唱衰诋毁中国、企图分裂中国等复杂的国际形势,应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意识形态分歧和西方国家背后的政治意图,提高大学生抵御思想蛊惑,保持清醒、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三,要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促进大学生理解新的历史方位下党和政府的治理逻辑,充分认识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最庄严的使命担当,从而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结合在一起,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912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