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创新 改进理论宣传
—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基于实践的理论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才能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
理论宣传是理论武装的核心所在,也是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抵达群众、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手段。新时代做好理论宣传工作,既要深挖理论背后的重要内涵、科学本质和原典性实质,拓宽理论阐释的角度、维度和思维方式,又要注重创新理论宣传的话语机制与方法。同时,要坚持理论宣传与实践创新的融合,只有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使理论落地生根,从而激发思想理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矛盾和问题
强调,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但在具体实践中,作为理论武装关键环节的理论宣传在全面系统阐释、联系实际讲解、持续深入引导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矛盾和不足。
第一,着重关注真理的抽象性从而导致宣传吸引力不足。党的理论创新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社会实际追求和揭示真理的抽象化过程,但理论宣传应该是一个让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指导实践、凝聚广泛思想共识的具象化过程。让抽象的科学理论,以接地气、沾泥土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是理论宣传的重要使命。综观当前各类理论宣传,依然存在自说自话、强调真理抽象性、以理论讲理论、重宏观而轻区域化差异等问题,这直接导致理论宣传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中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例如,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村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战略布局,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理应作为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以完成宣传政策导向和指导基层工作实践的任务。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媒体站在理论高度,宏观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意义,而忽略了理论指导具体实践的方法论阐述。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既缺乏对区域差异的关照,又忽略对具体实践的指导;只关注从理论高度论述决策的正确性和时代价值,而忽略站在人民立场解释贯彻决策的具体方法。此外,数字传播时代的叙事逻辑,发生明显的情感转向和视觉转向,但在理论宣传中仍以文字性阐述为主,而忽略对图片和视频等视觉化传播手段的运用,这极大限制了理论的吸引力,进而影响了理论思想的传播力和可受性。
第二,单纯强调理论的严肃性以致宣传亲和力缺失。全面深入严谨阐释理论深层含义,是理论宣传的应有之义,但传播实效的真正落脚点依然在公众的接受度,实现有效传播是党的声音和思想得以传播的前提。当下社交媒体时代,基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交互性,公众的信息接收习惯已发生显著变化,但当前理论宣传中依然不乏说教式的理论阐述,以枯燥晦涩的文字叙述彰显理论思想的高深严肃,这直接导致理论宣传说得越多,公众却越是反感的尴尬境况。缺乏互联网思维中的平等对话和交互机制,使理论阐释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囹圄。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为理论宣传的重中之重,宣传部门、理论宣讲团和媒体平台都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各类解读,但不难发现,其中不少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阐述或一板一眼的视频单向解说,在信息有效传播注重对话和交互的今天,类似理论宣传方式的有效性仍有待考证。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宣传,原本应是深入农村地区和农民群体中的叙事,也同样忽略了农民群体的信息接收习惯和能力,自说自话让理论高高在上而忽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让理论传播的生命力大打折扣。
第三,过分注重宣传应景化致使系统性和说服力弱化。马克思深刻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理论宣传同样需要系统掌握理论的内涵、提出关于理论的新见解和新观点,才有可能引起公众的关注。但当前理论宣传中,新理论、新论断出现时蜂拥而上却忽略对理论系统性阐述的状况时有发生。
同样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宣传为例,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这一理论的时效性虽然很强,但部分媒体也只是站在宏观角度说教式告知这一理论提出的时代价值、内涵意义,缺乏从时代背景、区域差异和具体实践要求等不同角度系统化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这直接导致公众虽然满眼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字符,却并不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准确含义和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意义,因此也难以感知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因此,没有讲到受众心坎上的理论宣讲,就无法引发受众情感共鸣,也无法实现在潜移默化中说服受众的目的。
守正与创新
要实现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实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目的,需要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亲和力、说服力和系统性,将理论术语转化为贴近群众的朴素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为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法论。只有做到既持之有故,又言之成理;既言之有物,亦言之有情,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深入群众、指导实践。
第一,持续挖掘理论背后的重要内涵、科学本质与原典性实质。只有对理论的内涵进行深刻挖掘,才能拓宽理论的深度与广度;只有还原理论的科学本质,才能准确地把握理论、正确地阐释理论;只有厘清理论的来源与出处,才能明白理论最终指向何处。因而,在此基础上,才能使理论宣传的层面、内容与方式更加丰富。
第二,注重打造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软性叙事话语。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社会实践是对理论最深刻、最直接的阐释,因此理论宣传既要“向上”关注理论创新,也要“对下”重视人民的呼声,在宣传中做好连接上下的桥梁。同时,也需要依托于符合当下信息生态环境的叙事表达,充分发挥数字媒介传播优势,以开放性、立体化、多文本叙事潜移默化传播观点,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
第三,持续增强主流媒体对理论的阐释力与传播力,壮大主流声音在重要事件、重要学习及重大活动中对理论阐释的准确性、厚度及引领力。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宣传部大力支持6家中央报刊和33家省级党报理论版建设,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思想引领作用,着力提升理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努力打造多层次理论传播全媒体矩阵。主流媒体一方面需要在理论宣传中投入优质的资源和优秀人才,深刻阐释党的重要理论及其内涵,以此对其他媒体形成重要的影响力、引领力和传播力;另一方面主流媒体也要尽可能地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扩大理论宣传的领域与范围,推动党的声音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
第四,丰富理论传播的渠道与可视化手段,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与形象化。理论宣传过程中,在传播渠道上,要注重打通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渠道,使理论学习的社会氛围更为浓厚。尤其要大力组织开展基层宣讲活动,用接地气的形式宣讲党的最新政策,用生动的群众语言把党的理论播撒到百姓心间。在传播手段上,要尽可能地符合传媒的时代规律,既要发挥多种可视化的传播手段,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与形象化;又要结合多样化的受众群体,对理论实现分众化、精准化的传播。
近些年来,数据新闻、漫画、直播、AICG等可视化表达形式,成为重大主题以及重要理论阐释的重要途径。仅从理论宣传的特殊性来说,宣传形式创新的本质,在于增强理论的层次化、层级化和解说力。今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等媒体联合推出“两会零时差”多语种融媒体访谈节目,邀请代表委员、驻华大使等共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等热词,该节目通过可视化的对谈形式,使人们更加真切地理解中国的发展理念,且通过双语机制打通了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场,累计播放量超过3亿次,取得了很好的理论传播效果。
总而言之,真正有效的理论宣传要求集思想的深刻性、阐述的体系化、表达的浅显化和形式的多样性于一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将党的创新理论阐释清、传播开,才能实现中国理论对中国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才能真正发掘理论的内在生命力,使其在更广阔的国际环境中传播好中国声音。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PPT:坚持守正创新改进理论宣传(含讲稿)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100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