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2023-07-31 468

党课讲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与基本国情,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新型民族关系进行深邃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刻揭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新时代民族团结与进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仅追溯了中华民族历史形成过程中在疆域、历史、文化、精神方面的“四个共同”,还包含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及推动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五个高度认同”等重要内容。

具体到民族工作的实际部署,不仅必须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这“四个关系”,还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在学理建构意义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同于过去“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研究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建构核心,显然不局限于“民族”的狭隘范畴,而是转向了更具有未来发展指向意义的“命运共同体”,并在对“共同体”的体认中,进一步理解、完善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中华民族”之内涵与认同。作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仅是对党百年来民族工作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民族工作,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而关于民族团结层面的“共同体”思考,早在同志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便已开始。1989年,在《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同志就鲜明地指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通过多年的深邃思考与工作实践,以及全面解读历史中国与民族发展现实,着眼于实现各民族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定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是在顺应文明互鉴、包容共存的世界潮流与“人类命运与共”的全球治理路径基础上,以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为新时代开展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558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