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今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主席提到:“10年前,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提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被多次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文件,既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不懈追求,也反映了各国人民对世界新秩序的美好期待。
内含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新时代外交思想的精髓,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洞察“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形势和历史态势,科学判断各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国际局势和时代大势,以及准确辨析我国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所作出的科学回答。
深刻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在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等的创新发展,既体现出理论原创性,又具有鲜明时代性。“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一理念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遵循,以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宗旨,蕴含着对人类文明形态的前瞻性思考和对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含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是对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睦邻友邦等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出:“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国大地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呼应着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关切:“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明理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普遍交往观念、“以义为先、义利统一”的义利准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等构筑成其深厚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胸怀天下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