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汇编
2022-03-11 272

1023.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

【例文】希望广大院士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广大院士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要言传身教,发扬学术民主,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人民日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典故】出自明代张居正《论时政疏》,臣闻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古者一官必有数人堪此任者,是以代匮承乏,不旷天工。

【释义】素,即经常;器,即“随器所使用其所长”之意。意思是,人才,就象是木材,培养它贵在持久以恒,使用它贵在用其所长。

【赏析】如何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课题。《管子·权修》中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唐代权德舆《进士策问王道·第五问》中说,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清代朱舜水《劝兴》指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历代先贤都把持续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人才培养贵在经常,使用人才重在用人所长,正所谓“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都说明了用人所长的重要性。“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进入新时代,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才能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贡献智慧。

【用法】一是适用于人才工作相关讲话、论述、评论类文章,用以强调人才培养、使用的重要意义。二是适用于干部队伍建设讲话、评论类文章,特别是针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1024.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例文】“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好名声如清流,与公众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曾以罪臣的身份被贬谪到蛮荒之地的韩愈、苏轼,为人宽厚,敦崇实行,如今潮州的韩江还在日夜奔流,苏堤依旧静静守护西湖。由此可见,清流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百姓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体会到,最终形成口碑。正如《弟子规》中坦言直陈,“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中国国防报《留得清流在人间》)

【典故】出自宋代辛弃疾《鹧鸪天·和人韵有所赠》,趁得东风汗漫游。见他歌后怎生愁。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

【释义】意思是,只有事才会如芳草常在,而人只是如浮云。比喻事业取得成就才会青史留名,其他在历史上只会是浮云。

【赏析】自古以来,为人民做事、为人民服务之人,大都朗朗乾坤存正气,浩浩青史留美名。武侯祠、韩公祠、范公祠,记载了诸葛亮、韩愈、范仲淹的德功事功;都江堰、白堤、苏堤筑起了李冰父子、白居易、苏轼的事业伟业;福寿沟、林公渠、左公柳,传承了刘彝、林则徐、左宗棠的业绩功绩。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有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当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得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事业虽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高尚的人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事实证明,各条战线上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都不是以官职,而是以事功著称于世。唯事业长留天地间。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任前谈话、廉政党课,用以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二是适用于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开班讲话,用以教育引导年轻干部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正确看待从政之路,扣好“第一粒扣子”。

1025.扫事境之尘氛,忘心境之芥蒂

【例文】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把时间还给科技工作者,帮他们“扫事境之尘氛,忘心境之芥蒂”,这既是为科技人员造福,也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添动力。(人民日报《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

【典故】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释义】尘氛,即尘俗的气氛;芥蒂,即细小的梗塞物,引申为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意思是,能轻视富贵,却不能够放下轻视富贵的念头;能看重名誉节义,却又过于强调名誉与节义。这是人没有完全摆脱世俗各种欲念影响,内心深处的私情杂念未能忘怀。这些念头如果不能拔除干净,恐怕就像原本压在草上的石头一旦搬走,杂草又会生长起来。

【赏析】明代学者崔铣在《六然训自处超然》中讲道,一人独处,要有“宁静致远”的境地,扫事境之尘氛,忘心境之芥蒂,在昼闲人寂时,听鸟语悠扬,不觉耳根清净,于夜静天高日,看一片云光舒卷,顿另眼界俱空。“扫尘氛”、“忘芥蒂”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则。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有平稳静谧的心态,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是如此,忘掉所有烦恼的事情,不被杂念所困扰,这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科技工作是需要下“十年功”、坐“冷板凳”的事业,通常是历经几十年如一日的辛苦探索后的厚积薄发。当前,要千方百计为科技工作者创造潜心攻关的条件,让他们心无旁骛搞科研、一心一意谋创新。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党课报告,用以强调党性修养的内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二是适用于人才队伍建设讲话,用以强调人才工作氛围的重要性,引导各级各部门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科技人员减少不必要的评比、应酬,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1026.弛一机,万事隳

【例文】“弛一机,万事隳。”短板弱项尤其是“卡脖子”的地方,是阻碍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的症结,也是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突破的瓶颈。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需要高度重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要加强体系布局,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协调发展,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形成过硬的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解放军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典故】出自隋代王通《中说·关朗篇》,子光曰:“举一纲,众目张;弛一机,万事隳。不知其政也。”收告文中子。子曰:“子光得之矣。”

【释义】纲,即网上的总绳;弛,即放松、放过;机,即机会、机遇;隳,即怠惰。意思是,举一根总绳,网眼就都拉开了;错过一个机会,许许多多事情就会懈怠而因此受到影响。

【赏析】“举一纲,众目张;弛一机,万事隳。”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它的关键——抓住了根本,其余的细节就会自然跟从。类似的话在文献古籍中多次出现,比如三国西晋时期傅玄的《傅子》中有“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东汉郑玄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通篇明。”在中国文化的思维里,始终存有一种大处着眼的意识,强调要把问题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提倡人生建立一种放眼大局的价值观念。“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欧阳修曾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想成就大局,就不能陷于局部。对每个人来说,无论做任何事,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用法】一是适用于领导干部会议讲话,用于强调党员干部要有全局意识、机遇意思,既要考虑大局,又要抢抓机遇。二是适用于年轻干部座谈、培训讲话,用以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要树立辩证思维,善于分析问题,提高把握机遇、推动发展的能力。

1027.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

【例文】“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全军要加强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形成各类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解放军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典故】出自春秋管子《管子·小问第五十一》,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

【释义】意思是,桓公说:“请问关于胜敌的武器?”管仲说:“选取天下的豪杰,收集天下的精材,招请天下的良工巧匠,就有胜敌的武器了。”

【赏析】《管子》一书蕴涵着丰富的人才思想,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和激励等方面的措施,充分彰显了我国古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理念。比如,在人才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为基础,以人才重视为内核;在人才培养与教育上,主张“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理念;在人才选拔上,注重"举贤尚功"与"三选制"的机制。“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科研生态等“软件”保障,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让每一个人才用对其位、用当其时、用而出彩,奋力开创人才竞相涌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用法】一是适用于人才工作讲话,用以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引导各级领导干部重视人才工作,加快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二是适用于干部工作讲话,用以阐释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028.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例文】“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对群众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从人民群众需求入手,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搭建起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凝聚起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解放军报《“办实事”从小处做起》)

【典故】出自明代谢榛《送樊侍御之金陵》,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

【释义】渔樵,指捕鱼和砍柴的人,泛指最普通的老百姓。意思是,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赏析】古往今来,中华民族都把以民为本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管是“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还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了民本思想的重要性。清代郑板桥曾挥笔写下一首千古流传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真实地写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思想。封建社会的官员都有这样的情怀,今天的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树牢宗旨意识,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切实担起为民之责,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始终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关心的“小事”作为着力解决的“大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取信于民。

【用法】主要适用于领导干部大会讲话、领导干部讲党课,用以强调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1029.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

【例文】“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要想使挫折成为进步的“梯”,不仅需要在挫折中奋进,也需要在平顺时努力。在做好日常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积累战胜挫折的底蕴,变被动为主动,在持续奋斗中立志、明德、强能、成才。(解放军报《挫折是“坎”更是“梯”》)

【典故】出自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欲临死而无挂碍,先在生时事事看得轻;欲遇变而无仓忙,须向常时念念守得定。

【释义】意思是,要想临死的时候没有什么牵挂,就要在生时淡泊名利,把人生看得轻一些;要想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慌张,就要平时常常放在心上,事先防患于未然。

【赏析】“看得轻”“守得定”,强调的是积累效应和平时工夫,要求人们通过平时的持重,培养出变故时的镇定;通过平时的淡泊,来换取临死时的从容。古往今来,凡是精湛的技术、至臻的境界,皆出于平时的专心致志、勤修苦练。成功并没有太多的奥秘,也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回归常识,那就是排除各种杂念,保持专一纯朴,通过反复锤炼,掌握事物规律,最终把“技”练成“艺”、把普通招法练成绝世高招。至巧者出于至平,安心者有大艺,专心者成大事,痴迷者成大业。精巧的技艺来源于平凡的训练,高超的能力来源于日常的积累。任何人想要在专业领域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境界,一个重要的法宝就要真挚热爱、倾心投入、永不懈怠。

【用法】一是适用于干部队伍建设类讲话,用以强调注重修身律己,时时刻刻绷紧思想之弦、把稳行为之舵。二是适用于能力素质提升类讲话、培训,用以强调注重日常积累,教育引导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

1030.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例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民日报《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典故】出自唐代白居易《策林二》,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释义】意思是,天地孕育万物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滥用自然界的资源。

【赏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也总是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蕴含着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论述,“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等名言佳句,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生动展示了古人朴素的生态道德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进入新时代,要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切实把工作抓紧抓好抓实,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释义】主要适用于践行新发展理念,特别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1031.每临大事有静气

【例文】古人云:“每临大事有静气。”党员干部要想做到“不惊急”,就应理智待人处事,学会忍耐和克制,学会宽容和谅解,不感情用事、莽撞冲动;就应学会观察思考,树立大局意识,善于谋划决断,不人云亦云;就应坚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在风浪中积累经验,该雷厉风行则雷厉风行,当从容镇定要从容镇定,在学习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各项能力。(解放军报《培养“不惊急”的气质》)

【典故】出自清代翁同龢的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释义】意思是,每当遇到大事都沉着冷静应对,不相信今日没有古代的圣贤。指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裕如。

【赏析】“静”是我国古代先贤修心养性的重要法则和崇高追求。《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把“静”作为家风予以传承。清代名臣曾国藩曾感悟,“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认为心静能够体察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的精髓;心静处理事情也能够省力,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随着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更需要人们保持静气,踏踏实实做在当下、做好每件事。

【用法】一是适用于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开班、座谈讲话,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要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工作,摒弃心浮气躁的心态。二是适用于领导干部讲党课、干部大会讲话,教育引导各级干部要学会冷静思考问题,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历练本领,提高把握问题、善于决断的能力和水平。

103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典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83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