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高校第二课堂美育)
2023-09-19 295

高校思政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高校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时空延伸,是高校落实以美育人工作任务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第二课堂美育应遵循美育工作特点和规律,统筹顶层设计、整合有效资源、丰富内容供给、优化价值评判,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改进和优化高校第二课堂美育工作的瓶颈环节。

一、高校第二课堂美育的价值意蕴

1.以美养德: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时代新人道德建设的过程是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四要素相互转换的过程,是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价值目标之一。第二课堂美育通过独特的内容和载体,坚持把审美感知、审美情趣、审美追求、审美体验融入学生第二课堂美育全过程,实现与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价值和道德实践互融互促、同频共振,引导学生在发现、体验、鉴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完善道德结构、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德行期待。同时,通过感悟感知多样化、特殊化的形式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掌握正确的审美方式、养成儒雅的审美品位、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学会理性区分学习和生活中的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

2.以美增智: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智育是以概念、逻辑为特征,对受教育者知识体系和智力进行培养的教育。高校智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融合教育实现科学文化知识的习得和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知与把握,从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智力能力水平。高校美育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智育活动的知识加工过程,但可以促使学生把接受的科学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第二课堂美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助推学生智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和育人实效的良好发挥。同时,高校第二课堂美育聚焦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和感性情感的有效融合和大脑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激发学生的内生动能、潜能和技能。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材料(高校第二课堂美育)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177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