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文章:街道公共事务中心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与发展报告
2023-09-25 306

 

调研文章:街道公共事务中心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与发展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而近年来,一些公共服务负面事件接连发生,引起了公众的激烈讨论。由此可见,及时审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反思、研究解决策略,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效,从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存在短板

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设计大多由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下级单位仅负责执行。但实际上,下级单位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来源、采购活动、监管实施、收支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缺乏全面了解,反而会影响决策或任务的执行落实。例如,某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否应当实施,本应由实施部门与财政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评估确定,但实践中会出现某些职能部门并未真正参与,仅由财政部门通过预算下达控制费用,导致该项购买服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不足,出现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反而做了。

(二)预算管理约束不足

其一,在预算编制环节,财政部门虽然要求预算单位编制具体的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计划,并在预算系统中做出标记,但因对经费预算作总额控制,部分预算单位通常将多个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打包”申请预算、“共享”预算额度[1],使得每个项目的预算不够清晰。同时,由于未针对具体购买公共服务项目开展成本评估工作,使得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脱节。实践中,由于缺乏前期成本评估,项目预算编制不够合理,不少单位在购买公共服务时一味压低价格,造成服务质效难以得到保证。

其二,在预算执行环节,对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资金监管不严。一是某些财政部门向预算单位下拨经费后,未能实时动态地追踪资金使用情况,未实现全过程监督,造成无预算或超预算开支等问题出现。二是对款项的支付要求不够严格,一些财务人员仅凭形式验收材料就审核通过,予以支付尾款,为质效不佳的项目蒙混过关创造了条件。三是财务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和项目设置、使用标准不统一,事前预算控制缺乏参照,控制力较弱,导致年度预决算公开也不够清晰,无法全面反映购买公共服务的具体支出情况,也无法进行横向对比。四是执行过程中缺乏预算分析机制,没有定期组织项目执行部门开展预算分析,无法全面把控偏离预算目标的节点,使得预算执行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

其三,在预算绩效评价环节,未能真正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要求。一是部分地区将资金规模作为购买公共服务项目是否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标准,实际执行中存在为了规避限额而化整为零的现象。二是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未与下一年度预算资金安排建立必然联系,削弱了预算绩效评价的约束性。

(三)操作行为不够规范

综合各地情况来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操作行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合同管理不够规范。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往往会签订购买服务合同,维护双方权益;但实际操作中存在合同订立形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履约难度大、执行监管乏力等问题,既会给项目埋下产生纠纷的风险,还会影响政府公信力。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调研文章:街道公共事务中心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与发展报告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247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