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专题党课讲稿: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
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千万工程”是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按照的战略擘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绘就了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千万工程”20年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的浙江样本。
一、产业重构:激活农业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成效
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最根本的在于产业振兴。20年来,浙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成效。
一是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在科学合理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发展乡村特色优势农业的基础上,拓展乡村产业链条,扩大全产业链增值空间,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产业提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土特国潮等美丽经济,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小宗类、多样化乡土产业。
二是打造供应链。大力发展乡村电商经济。搭建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农家小吃等线上宣传、展示、交易平台,带动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产业发展,终端下沉的电商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鼠标”成为浙江农民的新形象。
三是提升价值链。全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品牌体系,培育“丽水山耕”“衢州有礼”“宁海珍鲜”“桐庐味道”“禹上田园”等多个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