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党课讲稿:拓展造福世界的幸福路书写丝路精神时代新篇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前的金秋,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弘扬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指出,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十年后的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吸引全球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达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
十年间,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开辟了人类共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为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创举
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不久,先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进方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管总规划、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宏伟擘画,饱含着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深厚情怀,彰显了胸怀世界的开放胸襟。
十年来,始终心系“一带一路”这一造福全人类的世纪工程,全力推动这一工程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从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总结历史经验,为新形势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借鉴;从3次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持续完善“一带一路”顶层设计,到出席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各方共商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大计,再到在多边外交场合和出访中推动“一带一路”项目落地见效,在引领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展现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