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想专题党课讲稿:深刻理解提出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文化思想。文化思想的提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国家发展阶段理论,深刻理解文化思想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根据孔子关于国家发展的阶段理论,国家的发展要经历庶之、富之、教之三个主要阶段。这说明,加强文化建设、重视道德教化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加以重视的。正如所强调:“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这一讲话振聋发聩,直指只有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才是国家强大的关键。
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特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使得历史上的盛世中国不仅是人口稠密、幅员辽阔的大国,经济繁荣、物产丰饶的富国,更是一个文化昌明、近悦远怀的强国。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宣文教以章其化”,享有“礼义之邦”的美誉,达到过“囹圄空虚,刑措不用”“民不忍欺”的治理境界,形成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局面。在近代中国丧失文化自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寻到马克思主义,用以唤醒沉睡的中华民族,激活蒙尘的古老文明,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如果说毛泽东思想让中国站起来,并使中国成为一个有独立主权的人口大国,主要解决的是“庶之”的问题;邓小平理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解决的是“富之”的问题,那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着重解决“教之”的问题,即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以及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文化思想的提出,是新时代把我国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