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发展知识重建及中国经验
2023年8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会议吸纳了新成员,并提出了新的全球发展理念,这彰显了全球南方国家尝试共谋发展的集体努力。当前,新型国际发展共同体正在不断形塑中,这一进程取决于金砖国家机制能否孕育出新型的国际发展知识体系。换言之,发展知识的重建是21世纪国际发展合作与治理中最为核心的时代大课题,它将决定着我们如何想象发展、如何处理国家发展与国际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全球发展的未来。
传统发展知识危机与国际发展共识的“失效”
发展知识是支撑起全球治理架构的一条暗线,它既是一种历史性的建构,也是一种历史性实践。回顾“发展”的历史,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追求“进步”与“发展”的理念就被深深嵌入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肌理中,从而成为与自然法则中如“地球引力”般重要的社会法则。正如美国政治学家沃勒斯坦所言,对于发展问题的关注是19—20世纪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发明,也正是由于这一发明,以欧美为中心的“北方”和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外围的“南方”这样一种二元关系逐步确立起来,进而影响到国际发展观念的设定与发展政策的制定。
具体而言,自二战以来,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再到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多元的发展观不断演变;与此同时,从关注国家GDP增长,到关注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再到强调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性等,国际发展的政策焦点也不断转变。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推动“发展”这部大机器运转的核心动力主要来自北方国家,其议程的设置、话语的使用、组织的协调、资金的投入等系列知识建制也主要来自北方国家主导的多双边组织、学术科研机构与社会力量。
但这一传统上以南北分立为基础的发展知识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发展”共同体的运转和发展知识的累积从根本上是以主导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前提的,而这一根基正在发生动摇。第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但积累了丰富的发展资源、发展经验,而且搭建了诸如新开发银行、亚投行等新发展平台,这些国家基于自身文化和历史之上的多元发展机制与发展路径选择成为孕育新发展知识的重要来源,从而对传统发展知识提出改善诉求。第三,既有国际发展规范产生锁定效应,有关脆弱性议程、环境议程、社会性别议程等高标准不断自我强化,尽管占据伦理制高点,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世界各地不同发展中国家发展理念的多元性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传统发展知识的僵化。第四,国际发展共识破产,在极化政治的影响下,全球发展治理主体彼此失去信任,发展议题被不断边缘化,传统发展共同体正在不断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