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大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党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深化认识和理解,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千年,自成一体而文脉不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起作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决定了其鲜明的特性:其一,从未中断,在各种考验和苦难面前犹能生生不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能;其二,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在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多元共生中不断发展;其三,具有实践品格,经过历史与现实检验,并在时代发展中汲取营养,焕发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空间区域中传播,在时间链条上承继,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经验、情怀和民族记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选择和集体智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才能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挖掘价值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关系中发展前行,这种承继关系启发人们以发展的眼光面对历史与传统,追求指向现代和未来的意义增长点,挖掘那些延续至今仍富有活力的价值元素。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普遍的文化认同,其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是显在的。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重要课题。对于显性的可视的文化遗产,如传统的建筑、饮食、服饰、古籍等,要深入挖掘有价值的元素,进行合理开发。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凸显其文化特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对于隐性的不可见的文化遗产,如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活化形式,创新载体,更好地传承,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凝练和升华。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探索涵养民族团结的文化基因。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结合时代要求,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终贯穿于中华文化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加强文化交流互鉴,要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差异性与共同性的关系。要坚决克服两种不利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错误倾向,即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而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或者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要实施更多文化惠民工程,广泛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丰富形式、创新载体,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发展文化产业,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守正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文化特色区。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优秀文化品牌。要将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结合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助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各族群众在获得物质、精神“双丰收”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00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