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23-12-05 270

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是我们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坚守人民立场,牢牢把握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文艺之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推动新时代中国文艺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绚烂。

牢记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储存着文学艺术原料的丰富矿藏,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和生活的哺育,一切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存在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中。当代中国,江山壮丽、前程远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每时每刻都发生着令人感奋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舞台每时每刻都涌现出五彩斑斓的素材。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取经,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洞悉生活本质、回应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厚植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立场蕴含感情,感情彰显立场。对于文艺而言,没有一种情感,比热爱人民更强烈;没有一种智慧,比拜人民为师更强大;没有一种感受,比与人民共情更珍贵。坚守人民立场不是一句口号,必须有深刻的理性认识、真挚的情感认同和具体的实践行动。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必须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拆除“心”的围墙,拉紧“情”的纽带,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不断增强对人民的情感自觉,永远保持对人民的尊敬和谦卑,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根本上取决于是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经受住人民群众检验的作品,才能真正成为隽永之作。迈上新征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在紧跟时代潮流中把握人民需求,在感悟社会变迁中倾听人民心声,把文艺的人民标准转化为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用植根现实生活、反映人民关切的艺术创造,打造出真正受到人民喜爱的扛鼎之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013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