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反腐败斗争、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卫生与健康治理等诸多领域工作,提出要运用“全周期”理念把握其内在发展规律,统筹协调工作的周期性阶段性特点,采取差异化对策。
“全周期”也称“全生命周期”,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每项工作的过程性和周期性问题。当前,无论是惩治腐败还是社会治理都呈现出日益复杂、综合多元的特征,对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从全局、全要素、全周期进行统筹,在工作中打乱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是很难治理好的。那么,领导干部应该如何用好“全周期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学习!
一、全周期管理理念是什么?
全周期管理理念的缘起和延伸。全周期管理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旨在将产品的生命周期细分为导入、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以确保整个体系形成有机闭环,实现环环相扣、协同配合、高效运转。全周期管理方法是现代管理学的一把新钥匙。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这是中央首次将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到空前高度,并赋予更深刻广大的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治理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当前,全周期管理理念已向全领域延伸,尤其是在治理腐败、应对突发事件、疫情防控、城乡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了有效层级化管理和有效监督,取得了很大成效,一度被评为2022年度“十大反腐热词”。
全周期管理理念的本质。全周期管理理念重视从结构要素、系统功能、决策机制、运行过程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统筹和全方位整合,使系统在层级上更加明确,管理效能更加凸显。全周期管理要求时刻关注过程的进展、周期的变化,涵盖问题研判、资源动员、行动处置、监督反馈、应激管理、总结提升的全链条,需要管理者摒弃“各自为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应对做法,对各种负面影响秉持“预防为主、事先化解”的应对原则,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其实质是将“治理”视作参照更久远时间和更广泛空间的资源、要素的动态调配,以更好地统筹常态治理与非常态治理。这就意味着其治理布局更加清晰、治理层次更加合理、治理界线更加明确、治理效能更加显著,因此是一种治理的建构和重构,对提高主体民主、科学和依法治理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全周期管理有哪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