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象群体
以普通高校、中等学校学生团员和教师团员,各级学联和高校、院(系)两级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人员为重点,带动全体学生和青年教师参加。
二、主要安排
(一)普通高校团组织
1.加强理论学习。团支部以“思想旗帜”、“坚强核心”、“强国复兴”、“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4次专题学习,学习内容应注重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政课教材内容的结合。校、院(系)团委应对团支部书记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帮助团支部书记发挥领学作用。组织思政课教师、青年教师党(团)员、学生工作骨干等联系指导支部开展学习。单个团支部团员人数较少的,可由院系团委统一组织,或按照年级或专业等开展支部联学。应当组织入团积极分子等非团员学生参加学习。
2.组织交流研讨。在支部专题学习基础上,组织座谈交流、学习沙龙、主题团日等形式多样的交流分享活动,引导团员和青年紧密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真问题”进行互问互答、交流研讨,在思辨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深化理解。交流研讨应主动回应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和现实关切,注重与学生学业、专业、就业、创业等紧密结合,防止“两张皮”,团干部、指导老师等应当注意引导。学校团委可以通过邀请“青年讲师团”进校园、进支部等方式促进学习讨论。
3.开展实践体验。学期中,推进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举办新学年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启动周活动,动员团员学生组织化、常态化就近就便参与社区实践;寒假期间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突出团支部的组织作用。实践体验后可组织交流分享、总结点评等深化检验实践效果。注意坚持学习打头、实践促进,防止以实践活动代替组织学习,防止学习与实践“两张皮”。
4.激发建功立业。高校团组织开展青春建功行动,应与第4专题学习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团员和青年的斗争精神、奋斗意志。注意把志愿服务作为重要载体,结合重大活动任务、重要时间节点有计划开展志愿服务。原则上每名团员应在年底前至少参加1次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活动应注意与学习内容、与学生专业特长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