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梳理中共党史简表
时间 |
地点 |
事件 |
事件经过 |
备注 |
|
1911年 |
10月 |
全国 |
辛亥革命 |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民族阶级矛盾激化。1907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等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1912年2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清政府的统治遂告结束。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被迫解职,让位于袁世凯,政权遂为北洋军阀所窃据,辛亥革命就此失败。本质上,辛亥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同时这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但又拒不归还已商办的修路股金。因此招致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
1912年 |
1月 |
南京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又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或“南京临时政府”。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
|
1912年 |
2月 |
北京 |
清帝退位 |
1月22日,孙中山表示:如果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宣布绝对赞成共和,自己可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让袁世凯来当大总统。袁世凯便指使北洋军段祺瑞等,联名发出通电,“立即采取共和政体”,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里,“挥泪对宫娥”,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宣布皇帝退位。 |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的清王朝被推翻了,这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成果。 |
1912年 |
3月 |
南京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由当时位于南京的中华民国参议院所制定的具有宪法性的文件。1912年3月8日由中华民国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
1912年 |
3月 |
北京 |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务部公署举行就职临时大总统宣誓仪式。 |
|
1912年 |
8月 |
全国 |
宋教仁组成 国民党 |
1912年8月25日,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小党组成国民党。表面上推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八人为理事。党务实由宋教仁主持。主张实行政克政治,成立责任内阁,借以制约袁世凯的独裁。提出“促进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实行种族同化,注意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和平”等政纲。1913年在国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 |
“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强行解散。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成中华革命党,部分支部仍沿用国民党名称。1919年10月统一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
1915年 |
9月 |
上海 |
《青年杂志》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 |
新文化运动开始。 |
1916年 |
2月 |
全国 |
袁世凯复辟 |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发生,结束于1916年2月25日的一场闹剧。1915年5月9日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遂即着手帝制复辟活动。袁世凯卖国称帝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全国各地纷纷宣布独立,并组成“护国军”进行讨袁战争。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分化,袁世凯手下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对帝制都抱消极态度,冯国璋甚至暗中和护国军联络。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仍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 |
袁世凯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经历了83天,“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也只存在83天。 |
1917年 |
7月 |
全国 |
溥仪复辟 |
7月1日,张勋等拥12岁的溥仪登基,并把民国六年改为宣统九年,恢复清末官制,封官受爵。复辟消息传出后,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并命令各省革命党人出师讨逆。全国各地坚决反对复辟,要求讨伐张勋。握有军事实力的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组成“讨逆军”,誓师讨伐张勋。“讨逆军”很快攻入北京,张勋的军队一触即溃。7月12日,张勋仓皇逃入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布退位。段祺瑞于7月14日到北京,重掌政府大权。 |
复辟活动由张勋一手策划,史称张勋复辟。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政局动荡不已。张勋乘机联络前清遗臣及保皇党人康有为等,积极准备复辟。复辟活动仅仅持续12天就被迫结束。 |
1917年 |
11月 |
俄国 |
十月革命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1917年11月7日晚21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它轰击冬宫的炮声,揭开了俄国伟大十月革命的序幕。 |
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歌颂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 |
1919年 |
5月 |
北京 |
五四运动 |
巴黎和会谈判失败,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等十三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挠到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影响迅速扩大,全国各地纷纷举行游行示威。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侨也展开了爱国活动。当时在上海的孙中山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支持。 |
1、五四运动为党的创立准备了大批干部队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的相结合。 2、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理论思想。 |
1920年 |
8月 |
上海 |
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 |
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的杂志编辑部成立党的早期组织,当时发起人一共有8个,大家推举陈独秀为书记。 |
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诞生。 |
1921年 |
7月 |
上海 |
中共“一大” |
1921年7月23日晚“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开幕,各地代表12人出席会议,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代表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由于受反动活动干扰,会议的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南湖的一艘红船上召开。 |
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选举陈独秀为中共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1941年党中央决定将每年公历7月1日定位建党纪念日。 |
1922年 |
7月 |
上海 |
中共“二大” |
7月16日,“二大”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大会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这是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要标志。 |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1923年 |
6月 |
广州 |
中共“三大” |
6月12日“三大”召开,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 |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1924年 |
5月 |
广州 |
建立黄埔军校 |
黄埔军校,全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原址设于中国大陆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军校在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于1927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再改制为陆军军官学校,并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时一并迁至台湾高雄县凤山市。 |
|
1925年 |
1月 |
上海 |
中共“四大” |
1月11日“四大”召开,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
|
1925年 |
5月 |
上海 |
五卅运动 |
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集体抗议日本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十三人,重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
五卅惨案(也称为五卅血案,或写作五·卅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五卅运动以后,掀起全国范围的大革命(1924-1927)高潮。 |
1925年 |
7月 |
广州 |
建立广州国民政府 |
国民党在1912年建立的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被袁世凯盗取后,因为袁的势力在北京,北洋政府并没搬到南京,而是定都北京,进入北洋政府时期。国民党后在宋教仁改组下发展壮大,孙袁反目,虽然国民党有各地护法军,但几乎全部失败,控制的地盘只有南方两广,别的地方都是大军阀。而合法政府是南京临时政府,被北洋军阀把持。国民党不满现状坚持继续革命,在较为发达并且没有各方军阀势力的广州先后建立了黄埔军校和军政府,即广州国民政府。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汪精卫任主席,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公农的三大政策。所以当时出现两个国民政府,一个是南京临时政府,受北洋军阀统治;一个是广州国民政府,真正革命的国民政府,在广州实施护法运动,开始北伐战争。北伐到长江流域后,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1927年12月20日,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
1、护法运动:1917年7月-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的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所谓“护法”是指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广州国民政府在1925年-1928年之间,与北京北洋政府相互对峙。1928年北伐统一之后成为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至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止。 |
1926年 |
3月 |
广州 |
中山舰事件 |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汪精卫成了国民党的领导人,继续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继续国共合作,准备北伐。1925年11月国民党“右翼”反对容共。苏联顾问季山嘉和蒋关系不睦,竭力拉拢汪精卫反蒋。蒋介石作为黄埔军校校长掌握军权,既想得到苏联的援助,又不愿看到共产党坐大,暂时表示支持汪精卫。1926年3月20日,开始执行反共政策的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 |
当时蒋介石打击共产党和工农力量,立场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成为“新右派” |
1926年-1927年 |
全国 |
北伐战争 |
国共合作领导下的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在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政变,国共关系决裂。这时,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最终致使大革命失败。 |
1、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大革命运动又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9月1日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发表“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
|
1927年 |
4月 |
上海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庙的军舰上空升起了信号,早已做好准备的流氓打手,冒充工人,从租界内分头冲出,向吴淞、浦东等14处工人纠察队袭击。工人纠察队奋起抵抗。双方正在激战,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蒋介石收编的孙传芳旧部)开来,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名,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300多名纠察队员伤亡。上海工人和各界群众举行总罢工和示威游行,抗议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等反动派的血腥暴行。 |
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国民革命被迫中途夭折,成为国共十年内战的开端。 |
1927年 |
4月 |
南京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18日就迫不及待地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胡汉民作为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授权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掌握实权。而此时中国的大地上还有两个政权同时存在,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和张作霖的北京国民政府。各政府之间矛盾异常激烈,尤其是武汉和南京的矛盾。 |
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
1927年 |
4月 |
武汉 |
中共“五大” |
4月27日“五大”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
|
1927年 |
7月 |
武汉 |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
汪精卫在武汉召“分共”会议,讨论决定“分共”问题,裁制共产党人违反国民党主义政策的行动。随后,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反共政变,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破裂,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被国民党完全抛弃。至此,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国民革命也遭到失败。 |
政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反共问题上已没有分歧,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史称“宁汉合流”(南京“宁”,武汉“汉”)。两个国民政府合并后仍称南京国民政府,从此进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时代。 |
1927年-1937年 |
全国 |
十年内战 |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因此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国共进入对峙十年时期,双方由原先的合作转变成对抗。1927年南昌起义,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到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关系再度缓和,逐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
十年国共内战时北伐战争的延续,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土地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的任务是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统治,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
1927年 |
8月 |
江西 |
南昌起义 |
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在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 |
它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立革命军队的开始。 |
1927年 |
8月 |
汉口 |
“八七会议” |
8月7日,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陈独秀中共中央局书记职务,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
1、毛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2、八七会议是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
1927年 |
9月 |
湖南 江西 边界 |
秋收起义 |
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
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
1927年 |
9月 |
江西 |
三湾改编 |
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江西,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
|
1927年 |
10月 |
江西 |
建立井冈山 根据地 |
秋收起义军在进攻长沙时受挫,毛泽东决定改变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10月抵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1927年 |
12月 |
广州 |
广州起义 |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起义军南下广东省东江地区,准备再行北伐。八七会议,批判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随后,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向省委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讨论了广东全省的暴动计划。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在广州和广东各地发动工人、农民举行暴动,配合南昌起义军夺取广东政权,并决定成立广州、西江和北江暴动委员会。 |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
1928年 |
6月 |
皇姑屯 |
皇姑屯事件 |
皇姑屯事件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谋杀的事件。张作霖是奉系的最高领袖,是统治中国东北的“东北王”,势力不断在关内扩张,于1927年6月18日在北京建立了安国军政府,自称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末代统治者。1928年,张作霖抵挡不住国民革命军“北伐”攻打,只得向南京国民政府求和,后乘火车返回沈阳。1928年6月4日凌晨,张作霖经过皇姑屯车站时,火车被炸药炸毁,张作霖当日死去。 |
1、10月5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11月25日毛泽东发表《井冈山的斗争》。 |
1928年 |
6月 |
莫斯科 |
中共“六大” |
在共产国际帮助下,6月18日-7月11日,会议在莫斯科召开。会议由瞿秋白主持。讨论规定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毛泽没参加会议,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
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土地”,中国第一个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路线。 |
1928年 |
12月 |
东北 地区 |
东北易帜 |
“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关东军炸死了,张学良决心雪国耻报父仇,尽早实现“南北统一”。但是又迫于日本人的威胁,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从1912年-1928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到奉系军阀垮台,北洋军阀统治达16年之久。 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分为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晋系军阀四个派系。 |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 |
1929年 |
12月 |
福建 |
古田会议 |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并强调在党建方面,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
|
1930年 |
4月 |
全国 |
中原大战 |
1930年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的反对蒋介石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最终以西北军总崩溃的结局结束。 |
冯玉祥惨淡经营历时二十余年的西北军至此完全瓦解崩溃。 |
1930年-1934年 |
全国 |
粉碎国民党反“围剿”革命 |
第一次反围剿:1930年12月至1931年1月,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2月至5月,第三次反围剿:1931年6月~9月,第四次反围剿:1932年5月至1933年3月,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9月-1934年10月。前四次反围剿战争红军取得重大胜利,第五次由于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而失败,致使红军长征。 |
1、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中国革命应当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2、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 |
|
1931年 |
9月 |
沈阳 |
“九一八” 事件 |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使诈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
沈阳北大营打响抗日第一枪,局部战争抗日战争由此挑起。 |
1931年 |
9月 |
全国 |
共产党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 |
“9﹒18”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进行局部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性进入全面抗战阶段。九一八事变后,9月20日中共中央就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党的各级组织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发挥自己全部的积极性,英勇地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战场,成为参加民族解放战争的先锋和模范。 |
1、11月中华苏维埃举行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2、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
1932年 |
3月 |
长春 |
伪满洲国成立 |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就占领了东北全境。为了使东北变为其殖民地,以便使东北成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和后方基地,进而向全世界争霸,日本决定采取建立伪政权的形式。随后日本就开始筹划在占领区建立一个由其控制的伪政权。3月9日,清朝已经退位的皇帝溥仪在长春举行伪满洲国的执政典礼,伪满洲国成立。 |
|
1934年-1936年 |
全国 |
长征 |
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
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11个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
1935年 |
1月 |
遵义 |
遵义会议 |
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 1.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 2.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3.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
1935年 |
1月 |
贵州和四川省交界地区 |
四渡赤水 |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
1月19日-5月9日四渡赤水: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三渡、四渡赤水,突破天险,摆脱敌人。 |
1935年 |
5月 |
长江 上游 |
巧渡金沙江 |
当红军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小船,他们悄悄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突然袭击,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卫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五条船,从5月3日至9日,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
|
1935年 |
5月 |
四川 |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
1935年5月25日9时至29日19时,短短的4天又10小时的时间里,红军两次上演长征路上最为精彩的经典之战: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5月25日,一方面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紧追不舍,形势严竣。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夺取泸定桥。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等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等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后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强渡大渡河: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岸,但国民党已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 |
安顺场原名紫打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中游,距石棉县城10公里。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间,这里发生两起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安顺场遭清军围追堵截而全军覆没;72年后的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至安顺场,毛泽东说“我不做石达开第二”,由17勇士为先导的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
1935年 |
全年 |
华北 地区 |
华北事变 |
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月中旬,日军首先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随后引发“河北事件”及《何梅协定》、“张北事件”及《秦土协定》、“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等事件,这些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华北地区,故称华北事变。 |
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1936年 |
12月12日 |
西安 |
西安事变 |
当时蒋介石还没有根本改变对日本的态度,他仍然准备组织力量对陕甘根据地发动新的“会剿”。他于1936年12月初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12日凌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逼蒋抗日。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
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奠定基础 |
1937年 |
7月 |
北京 |
芦沟桥事变 |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掀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亦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
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 |
1937年 |
8月 |
上海 |
淞沪会战 |
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重大作用。 |
1937年 |
9月 |
山西 |
太原会战 |
太原会战包括: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太原会战从9月11日至11月8日,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会太原,最后虽然会战以失利告终。 |
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但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
1937年 |
9月 |
平型关 |
平型关大捷 |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等人的率领下,在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歼灭战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大捷不是也不能等同于平型关战役,第二战区组织的平型关战役基本是失败的,不能称为大捷,而八路军的伏击战是成功的,才可以称为大捷,两者不可混用。 |
1、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个大胜利。 2、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
1937年 |
12月 |
南京 |
南京保卫战 |
是1937年12月1日起国民革命军在上海淞沪会战中失利后展开的一次保卫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南京的作战。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
|
1937年 |
12月 |
南京 |
南京大屠杀 |
日军攻陷南京之后,于1937年12月13日开始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
|
1938年 |
1月-5月 |
江苏 |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
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其中,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这次会战牵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徐州沦陷的代价,毙伤日军2.6万余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
|
1938年 |
6月 |
湖北 武汉 |
武汉会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6月11日-10月25日,又称武汉保卫战,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省、河南省、江西省及湖北省,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而在日军已经占领的后方,大批的抗日人民武装成长起来,大片的国土又被收复。不仅使日军又遭到一次战略性的失败,而且成为日本由战略进攻走向战略保守的转折点。 |
1、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受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威胁,在正面战场日军只能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用较少兵力牵制国民党军队,而把注意力转向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所以日军正面战场进攻被迫停止。 2、1937卢沟桥事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
1938年 |
9月 |
延安 |
中共六届 六中全会 |
9月29日-11月6日,六届六中全会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基本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了党的各项工作迅速发展。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思想。 |
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 |
1939年 |
1月 |
重庆 |
国民党五届 五中全会 |
1月21日-1月30日,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抗战和反共。会议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
1、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针对华北八路军。 2、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针对华中新四军。 |
1940年 |
3月 |
重庆 |
汪伪国民 政府成立 |
汪伪国民政府,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内部以汪精卫为首的反共亲日派,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建立的傀儡政权。1940年3月30日,酝酿了一年三个月的汪伪中央政权终于成立了,汪精卫出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 |
1940年春,共产党粉碎了国民党得第一次反共高潮。 |
1940 |
8月至年底 |
华北 地区 |
百团大战 |
1940年下半年,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中方称此为“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拔掉敌人的碉堡、据点,炸毁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 |
1940年1月15日,毛泽东发表了理论文章《新民主主义论》。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著作,彻底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顽固派的反共谬论。 |
1941年 |
1月 |
安徽 |
皖南事变 |
1940年10月,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共维护抗战大局,将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北移;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国民党军8万多人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虽然皖南事变是抗战时期国共冲突中,国民党难得的“大胜利”,但事实上并未完全消灭总兵力达90万人、35万支步枪、4万挺机关枪的新四军,但完全消灭了新四军军部和指挥机关,造成了比“黄桥事件”更大的影响。(黄桥战役: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是1940年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时,于江苏黄桥地区,在陈毅和粟裕部署下10月3日至6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 |
1、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风运动在党高干中进行。 2、1942年2月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3、1943年3月16日-3月20日中共召开政治局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
1944 |
4月-12月 |
河南 湖南 广西 |
豫湘桂会战 |
指4月17日至12月10日,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河南、湖南、广西等地抗击日军进攻的作战。战发原因在于:日本自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不仅未能速战速决打败中国,而且陷入中国持久战的漩涡,日军还被分割成几块,给日军转用兵力于太平洋战争造成极大牵制,导致太平洋战争兵力不继,不断失败。为此,日军企图以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企图将侵华日军各部分贯通起来,并联系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日军。另外,从中国大陆各个基地起飞的盟军飞机直接轰炸日军甚至日本本土,这意味着盟军同时可以对日本发动大规模空袭,这使日本异常恐惧,打掉在中国的空军基地,也是日本加速推行豫湘桂战役的直接原因。 |
国民党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溃败,此战持续近8个月,国民党军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丢弃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使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敌手,6000余万同胞处于日军铁蹄蹂躏之下。 |
1945年 |
4月 |
延安 |
中共“七大” |
4月23日-6月11日,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选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大会通过的新党章强调了群众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
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1945年 |
8月-10月 |
重庆 |
重庆谈判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8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
《双十协定》签订: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
1945年 |
9月2日 |
全国 |
抗日战争胜利 |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
9月3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 |
1946年-1949年 |
全国 |
解放战争 |
得到美国支持和援助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自卫战争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
|
|
1946年 |
1月 |
重庆 |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通过的政协协议实质上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专政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 |
6月26日国民党军队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也宣告破裂。 |
1947年 |
5月 |
全国 |
五二0运动 |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违背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进攻解放区;为了支持其打全面内战,教育经费被极度压缩。1947年5月20日上午,16所大专院校学生代表和南京各校学生6000余人汇集在南京,举行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联合大游行,并向国民参政会请愿,提出增加学生公费、全国教育经费等要求。当游行队伍到达珠江路口时,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毒打和消防龙头猛冲。从此,各地学联立即将战斗口号统一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掀起了全国民党统治区学生和社会各界反对蒋介石统治集团的汹涌浪潮。这事件的全过程,被称为“五二O运动”。 |
1946年6月-1947年6月一年的时间,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1947年6月后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不断揭开。 |
1948年-1949年 |
东北 |
三大战役 |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
1948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的阶段。 |
|
1949年 |
3月 |
河北 |
七届二中全会 |
3月5日-13日,也称西柏坡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军旗的决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并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 |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
1949年 |
4月 |
长江中下游 |
渡江战役 |
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这一胜利,加速了全国的解放。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结束了。 |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它宣告延续了22年的国民发动统治的覆灭 |
1949年 |
4月 |
北京 |
北平谈判 |
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公然撕毁《停战协定》、《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的内战。战争的头一年,我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夏,我军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至此,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为了挽救即将崩溃的命运,美蒋反动派又一次玩弄起假和谈的阴谋。企图利用和谈,欺骗全国人民,阻止人民解放军向江南进军,以便重整旗鼓,伺机反攻。1949年4月,中央以周恩来为首的我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进行了20天的和平谈判。 |
和谈斗争揭穿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宣传了我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基本立场及为此而制定的实现真正和平的八条主张,深刻地教育了人民,包括一部分曾经幻想走中间道路的同盟者,从政治上提高和加强了统一战线。 |
1949年 |
10月 |
北京 |
开国大典 |
1949年10月1日下午15:00三十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
|
1950年 |
3月 |
全国 |
镇压反革 命运动 |
3月1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了《剿灭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同时,中央又发出了《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的指示》,要求各级政府立即对各类反革命分子进行清查和镇压。1952年年底,全国镇压反革命运动胜利结束。在镇反运动中,全国共歼灭土匪240余万,关押各种反革命分子127万,管制23万,杀掉7l万。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基本肃清了反动势力残余,彻底打垮了反革命分子的猖狂进攻,从而消除了威胁新生人民政权的隐患,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是以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基础草拟的。条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该条约名存实亡。期满后没有再延长。 |
1950年—1952年 |
全国 |
土地改革运动 |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亦称《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 |
|
|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
朝鲜 |
抗美援朝 |
1950年1月在苏联和美国相继撤出在朝鲜和韩国(当时称为“南朝鲜”)的驻军后,朝鲜政府与苏联领导人密切协商,准备以军事方式实现国家统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开始南进,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和利益,出兵干涉。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9月30日,周恩来警告美国,但美国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10月1日越过北纬38°线(简称“三八线”),同时,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根据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后来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
|
1951 |
5月 |
西藏 |
西藏和平解放 |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
|
1953年—1957年 |
全国 |
第一个 五年计划 |
1953年—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也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全国在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所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从1953年开始进行。 |
1、1952年底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2、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
1954年 |
9月 |
北京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9月15日-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选举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名,任命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大会还颁布了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1954年4月,周恩来代表中国参加苏、美、英、法、中5国在瑞士召开的日内瓦会议,讨论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2、1955年4月周总理率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 |
1956年 |
9月 |
北京 |
中共“八大” |
中共历史上第一次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主题的代表大会,正确分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然而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足够的理论准备,八大以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同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指文艺创作允许自由发展,百花齐放;学术理论提倡自由讨论,百家争鸣。 |
1958年至1960年 |
全国 |
“大跃进” |
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标志着“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
1、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 2、1959年-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
|
1960年 |
9月 |
全国 |
提出调整经 济八字方针 |
1959年后,由于“左”倾错误,自然灾害,加之苏联政府撕毁合同,致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0年7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提出要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李富春同志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8月底,周恩来总理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0年9月30日,中央正式提出了“八字方针”。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讨论批准了这个方针。 |
|
1962年 |
1月 |
北京 |
七千人大会 |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中央局、省、地、县(包括重要厂矿)五级领导干部,共7118人。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作用。 |
|
1964年 |
10月 |
全国 |
第一颗原子 弹成功研制 |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
1965年 |
9月 |
西藏 |
西藏自治 区成立 |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举行,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
|
1966年-1976年 |
全国 |
“文革” |
文革是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理论指导下,由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目的是“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而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使我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是劳动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伟大尝试。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党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 |
“文革”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到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中心任务是摧毁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第二阶段是1969年4月“九大”到1973年8月“十大”,主要内容是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及其策动反革命政变被粉碎。第三阶段是1973年8月“十大”到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 |
|
1967年 |
2月 |
北京 |
二月抗争 |
1967年2月,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开政治局碰头会。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领导人,对“文革”的错误作法提出尖锐的批评。围绕“文革”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问题,同康生、陈伯达、张春桥等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8日,毛泽东召集部分政治局委员开会,批评了在怀仁堂会议上提意见的老同志。此后,又被林彪、江青等诬称为“二月逆流”。 |
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为“二月逆流”平反。 |
1969年 |
4月 |
北京 |
中共“九大” |
中共“九大”于1969年4月1日─24日在北京举行。九大通过的新党章,错误地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总纲;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的阐述;砍掉了原党章中党员权利一节,取消了党员的预备期,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取消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等机构。 |
|
1970年 |
4月 |
全国 |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
|
1971年 |
10月 |
全国 |
重返联合国 |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26日,中国收到联合国发来的正式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和安理会中被非法剥夺了20多年的席位得到恢复。 |
1971年,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 |
1972年 |
2月 |
北京 |
尼克松访华 田中角荣访华 |
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田中角荣访华:1972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
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
1973年 |
全国 |
成功研制出 杂交水稻 |
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努力寻求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1973年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杂交水稻“南优2号”,使水稻产量增长了一倍,并使更多的人摆脱了饥饿。 |
1、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复苏。 2、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毛泽东主席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这个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
|
1973年 |
8月 |
北京 |
中共“十大” |
中共“十大”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十大党章保留了九大党章中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基本路线等内容,在结构上作了调整,条文部分改得不多。总纲只取消了有关林彪的论述和林彪的论点。值得指出的是,十大党章在“左”倾错误方面的新发展,主要是充实所谓两条路线斗争经验的内容,把“批判修正主义列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长期任务”;片面提出“反潮流”原则,要求党员要具有反潮流的精神等。 |
这次大会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形势有了好转的情况下召开的。 |
1975年 |
全国 |
国民经济 迅速回升 |
1975年初,由于周恩来病情加重,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相继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等职务,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
|
|
1976年 |
4月 |
全国 |
四五运动 |
四五运动,即“四五天安门事件”,源于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悼念。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全国各族人民无限悲痛。但是,“四人帮”压制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诬陷邓小平,加紧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激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义愤。 |
|
1977年 |
8月 |
全国 |
恢复高考 |
1977年,邓小平复出,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从此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
同年,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指导方针:“凡是毛泽东说的都是对的,凡是毛泽东的指示我们必须坚决执行。” |
1977年 |
8月 |
北京 |
中共“十一大” |
中共“十一大”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 |
|
1978年 |
12月 |
北京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会议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刚”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使党的工作结束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同“两个凡是”的方针进行斗争,邓小平在这场讨论中扮演了积极支持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他明确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观点,在中央绝大多数同志中引起了共鸣,并促进了党内和理论界的思想活跃。)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80年初期在中国大陆在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转折,也是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推行改革,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 |
1979-1979年 |
边境 |
中越战争 |
中越战争,又称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
|
|
1979年 |
1月 |
全国 |
中美建交 |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在美国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废约和撤军”建交三原则情况下取得的成果。 |
|
1980年 |
8月 |
全国 |
设立四大 经济特区 |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
|
1982年 |
9月 |
北京 |
中共“十二大” |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思想成为新时期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 |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教育方针 |
1987年 |
10月 |
北京 |
中共“十三大” |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
1988年 |
4月 |
海南 |
设立海南 经济特区 |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以举手表决方式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建立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六个(海南、深圳、厦门、珠海、汕头、喀什)经济特区中第二大的经济特区,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 |
1、1989年,东欧剧变;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以苏联解体告终,标志着冷战结束。 2、1991年,苏联解体。12月25日,由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为立国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苏联解体后,在亚洲和欧洲分别分裂出15个国家。 |
1992年 |
10月 |
北京 |
中共“十四大” |
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1992年,邓小平南巡: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1993年,互联网开通。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1997年 |
9月 |
北京 |
中共“十五大” |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1990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
2001年 |
11月 |
全国 |
中国加入WTO |
2001年11月10日下午,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在中国政府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并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递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批准书30天后,中国将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
美国911事件 世界WTO组织于1995年成立 |
2002年 |
11月 |
北京 |
中共“十六大” |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
2003年 |
10月 |
酒泉 |
“神五”发射 |
“神舟五号”发射,杨利伟登上太空 |
|
2007年 |
10月 |
北京 |
中共“十七大”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和重视民生的三大要求,以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描绘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
|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2024年梳理中共党史简表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9723.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