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023年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日前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民法院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亟待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推动和有力支撑。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与创新直接相关、关系最为紧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事关科技发展;作为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事关国家安全。知识产权可以赋能和整合其他生产要素,具有乘数和倍增效应,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法治之力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服务技术创新,推动形成高科技的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和水平,直接关系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的效果,直接影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司法要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推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服务产业创新,推动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常常导致产业格局的调整。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越靠近前沿,风险和不确定性越高。司法要积极和及时回应新质生产力市场化产生的新问题,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清晰的司法边界。要以强有力的司法手段助力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流转、转化,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在规范中创新、创新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