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启示
2024-04-01 346

通过旅游开发,*苗寨现在每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了*亿元,年旅游接待量达到了*万人次,由于旅游带来规模化的人员流动,*苗寨事实上成为荟萃*多彩文化展示的空间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就实践层面来看,在保持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成效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实现利益共享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物质基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苗寨已经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完整产业链,每年产值达几十亿以上,当地苗族村民和其他民族经营户都能在此受益。常年在*苗寨创业就业的苗族、汉族、侗族、水族、彝族等民族群众多达两三千人。自*年以来,*苗寨建立了利益共享连接机制,每年提取*%的门票收入分给各家各户,从*年至今,*苗寨每户家庭累计获得门票收益超*万元。

推动民族共居促互嵌。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举措。当前,*苗寨经营商户有*多家,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万人,村寨社区居民除了本地人,还有外地人,包含苗族、汉族、侗族、水族、布依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为了做好旅游服务,*世居居民和外来商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共同居住在一个屋檐下,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形成乐居乐业的互嵌共居格局。

增进产品共融促体验。旅游产品充分融入各民族文化要素,不仅可以满足游客的多元体验需求,还能增进游客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此,在用好当地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苗寨开发打造的许多文化体验产品,融合了多种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比如当地旅游接待中的“高山流水”敬酒礼,其所唱的待客之歌就是由苗族、汉族、侗族、彝族、壮族等民歌融合出来的结晶;再如近年来*苗寨蓬勃兴起的*多家服饰旅游店面,其经营服饰类型就有苗族、汉族、侗族、藏族、哈尼族、朝鲜族等民族服饰。

达成文化共享促认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关键是要增强文化认同。自进行旅游开发以来,*刺绣、银饰、歌舞、建筑、技艺等民族传统技艺和文化不断得到呈现。通过互动式、参与式等文化共享的体验方式,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群众在*领略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农耕文化。在不断的文化沉浸、主客互动中,各族群众实现了交流上的互联互通,达成了心理上的共鸣共融,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苗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所以取得较好成效,除了抓好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传承保护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旅游服务以外,结合村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际,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启示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097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