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党课专题讲稿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的调研活动中,多次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进而“加速构建新型生产力体系”。在2024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重点,我们必须继续深化创新实践,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要“根据地方特色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大贡献,更是对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生产力质变、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识。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此,我愿意分享一些个人的思考和体会,与各位同志共同探讨和交流。
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符合时代需求
“每个历史阶段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确立该时代政治和精神历史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将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使命。至今,我国已彻底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生产力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持续向好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的新台阶,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充分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史。
与此同时,我们党始终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定条件、问题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并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已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