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党建、十三个坚持)重要思想
2024-04-15 440

党课讲稿: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党建、十三个坚持)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最新成果,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时代性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以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根据中央相关表述,其战略地位

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第一个维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而其中的党建篇章因其在该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位置,自然也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党的领导在“十个明确”中占据首要地位,起到引领统帅作用;党的自身建设作为最后一个“明确”,处于收官位置,起着根本保证作用,其间涵盖了治国理政的各项思路。这里进一步阐释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内涵,即其在整体思想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二个维度,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脉络中,代表着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孕育出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则是这一进程中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三个维度,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因此,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价值在于为新时代推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准则与方向。

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用“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主要内容,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个坚持”就是: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第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第四,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第五,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第六,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第七,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第八,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九,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第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第十一,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第十二,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第十三,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认识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认识起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的重大论断,体现了他对党的建设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战略地位的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起始于他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的论断。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优先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论。此后,他进一步将这一问题上升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个关系的核心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首要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自身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稳定大局,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同奋斗。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提出了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兴衰成败、前途命运。他用四大论断支撑这一观点:一是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二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三是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四是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这四个论断从理论上解释了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强调了党的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产生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实现民族复兴成为了一个重大命题。然而,各个阶级和政党都未能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本身就是为了解决民族复兴的问题,而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也成为衡量中国共产党存在的必要性的根本标准。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中,在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上无负人民的重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到正确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现实层面,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和考验是复杂且严峻的。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来看,未来将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航掌舵,把关定向。因此,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未来遇到的风险挑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问题导向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导向源于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建设面临时代课题的深刻认知。我们之所以强调问题导向,是因为理论源于对特定问题的认识与解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三大时代课题”之一即为此。这一核心命题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时代课题的深刻洞察。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坚持问题导向在理论创新中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要针对党的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党建理论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因在于,理论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当今时代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理论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为此,我们需要增强问题意识,关注实践新问题、深层改革问题、民生热点问题、国际重大变局问题以及党的建设突出难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办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党建、十三个坚持)重要思想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212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