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专题党课讲稿(组织工作、十三个坚持)
在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以“十三个坚持”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我们要以此为遵循,深入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为我们思考谋划工作提供了总遵循、总依据、总指引。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党建篇”,为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
19xx年,不满xx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梁家河村插队。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里,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也树立了为老百姓办实事、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七年是他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萌芽时期。
19xx年,习近平同志到xx工作前与朋友谈心时说:“这次下去,干得好,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习近平同志怀着对人民群众纯朴而深厚的爱在xx工作了三年多时间。在此期间,习近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实践。20xx年xx月,xx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知之深爱之切》著作,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xx正定工作期间(19xx年x月至19xx年x月)的讲话、书信和文章等。另外,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主持制定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
习近平同志在xx正定工作期间,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
19xx年至19xx年,习近平同志担任xx地委书记期间,深入基层,听民声,察实情。19xx年,xx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xx担任地委书记时的xx篇重要讲话和文章。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许多关于推进党的建设的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在《摆脱贫困》中多有体现。比如,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中强调,“提倡干部苦练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等内容。这些内容均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党的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同志在担任xx省委书记期间,自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在《xx》“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xxx篇短论,文风朴实,思想性强,针对性强。这些短论后来结集出版,成书《xx》。比如,在《xx》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名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为党的执政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讲奉献、讲觉悟、讲大局、讲境界”。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0xx年至20xx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从总揽全局的高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关于党的组织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的重要论断,还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关于党的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关于党的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愈发成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02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用“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标志着这一重要思想的定型。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科学回应党的建设新的时代主题
能否科学回应时代主题是衡量一种理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党的建设的思考和回答。
改革开放以来,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成为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回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器,找到了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从严管党治党、提高执政能力、顶层设计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等基本途径,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认识,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入思考“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探索有效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方法,形成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自我革命的基本思路,使党的领导和管党治党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党的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管党治党基本方略的升华,又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
做到“六个必须坚持”有利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更好地坚持人民立场、造福人民;有利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之路;有利于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党的建设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有利于聚焦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有利于把握党的建设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有利于站在世界视野理解和把握“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这一时代课题,使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出中国共产党的独特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具有系统的科学方法论,即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坚持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着力增强党的建设的系统性、协同性、创造性、实效性,为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形成了“十三个坚持”的理论体系
“十三个坚持”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严密体系、内在逻辑,体现了这一思想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本质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底色。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了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中的根本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
我们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领导是全面、系统、整体的。
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关键要做到“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