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注重发扬民主。党的民主生活会作为我党独特的制度,是随着党内民主观念的不断提高,萌芽于建党初期并随着长期的革命、建设而不断发展完善的一项组织生活制度。主要采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以促进党员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对于化解党内矛盾,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开民主生活会”“开什么样的民主生活会”“怎样开好民主生活会”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民主生活会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中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当前民主生活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生活会质量不断提升,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显著增强,党内民主得到明显加强,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民主生活会的民主意识不足。民主生活会顾名思义是以民主为前提,它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会议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党内问题和党外情况。无论是在会前广泛听取民意,还是在会上进行批评讨论,甚至是在会后进行整改落实,都贯穿着民主的原则和精神,即公开、平等、理性。中国共产党一百余年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如果党内民主没有得到发展,民主生活会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从而失去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在历史上缺乏绝对的民主精神,部分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也相对欠缺和滞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党员的民主和权利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仍有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未能真正改变,再加上“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导致民主生活会上最易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怕”。民主生活会要取得刮骨疗毒的效果,免不了疾言厉色、唇枪舌剑。但很多党员干部往往直接放弃民主的权利,心存顾虑,不敢实事求是开展批评。批评上级怕得罪领导,影响自我升迁甚至丢了位子,批评同级怕得罪同事,日后开展工作难以得到配合甚至被打压报复,批评自己怕丢了面子失了威信。因为党内民主的意识不足,很多党员干部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没有真正大胆地拿起这一武器为自己“查病”、为同志“治病”,民主生活会也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泛化突出。民主生活会是党员干部召开的旨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组织生活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但在实际的民主生活会中,“理论学习不深入”“政绩观有偏差”“官本位思想重”“到基层调研少”“担当精神不足”等等批评,往往反反复复出现在对照检查材料中,不禁让人怀疑这些是不是党员干部的通病、是不是斟酌设定的“台词”。部分地区和单位的民主生活会表面上看起来“辣味十足”,但实际上设定了尺度与底线,会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材料都经过多次修改,基本达到“默契”的批评要求。一把手们常常在自我批评中指出自己存在“有特权思想”,二把手常把“缺乏担当”作为自己的问题,部分在位时间较长的干部在批评自己过程中,时常提到“老好人”的问题。这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是程序化的批评、是不是发自肺腑、是不是在“表演批评”,值得深思。
(三)整改落实的监督机制缺位。检验民主生活会质量高低的标准,不是看党员干部在会上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列了多少问题清单,关键是看哪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哪些作风顽疾得以去除,为群众办了哪些实事。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部分地区和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时,只摆问题、找原因,而不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有的虽有整改措施,但缺乏可操作性,无明确的责任人、具体的整改标准及时限,有的措施制定了,但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如果只是认识深刻了,决心下定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是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这种缺乏实效的民主生活会只会加剧人们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忧虑。
二、开好民主生活会的思路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是前提。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参与者参与意识的强弱。各级党组织要对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严格的民主集中制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开展民主生活会的专题培训,学会运用党内会议和文件等载体大力宣传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及相关的党规党法。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引导,提高党员干部对民主生活会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克服把民主生活会当做例行公事或者当做一般的任务来完成的错误思想,防止只注重形式不讲求质量和效果的形式主义倾向,真正发挥民主生活会的作用。
(二)增强实效性是关键。民主生活会实效性要求做到会前征求意见具体化,会中批评忌泛泛议论、漫无边际、言不由衷,会后整顿措施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在民主生活会中,党员干部要以问题为导向,在自我剖析、相互批评中紧紧围绕会议主题,不离题万里、夸夸其谈,联系自身工作的实际,才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保证会议的实效性。
(三)健全制度是保障。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完善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首先,会前征求意见机制,确保能够接收到最大范围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言路畅通;其次,会中管理机制,使会议的参加者能够抛开职务上的差别,以平等的关系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会后监督机制,使更多的利益群体加入监督中,确保整顿措施能够严格落实。
三、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具体举措
(一)建立旁听制度。旁听制度不是搞“体内循环”,而是让一定数量的党代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不同的群体参加,列席民主生活会进行“旁听”。这些不同群体代表拥有发言权,能够直言不讳提出建议和意见,营造敢讲真话的氛围,让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人没有后顾之忧。首先,应该学会引导群众参与旁听,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实行旁听制度的重要意义,鼓励、支持群众代表在会议上积极发言。其次,选好民主生活会的主题,选择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主题是吸引群众参与旁听的重要手段。最后,要注意对旁听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提出更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二)创新会议形式。民主生活会的参加者表达意见建议的形式和途径应该多样化,同时要改进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形式,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增强会议的公开透明度。此外,在会议时间上应该更加灵活,除去固定召开的一次或两次,可以根据各地区或单位的实际情况,需要开就能够马上开,从而通过会议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三)发挥媒体作用。在会议召开过程中,可以及时有效地运用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收集民声,使参加者在召开过程中能够更加全方位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在会议的后期,可以充分发挥媒体第三方舆论监督的角色,从而促使整改措施严格有效的落实。
(四)健全常态机制。当前较为普遍存在的“闯关”思想,导致民主生活会成为“一阵风”,不能起到长期有效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常抓不懈的民主生活会常态工作机制。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民主生活会本身具体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如何对会议成果进行有效运用的研究,保证会议虽结束但仍能发挥积极作用。
(五)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考核评价机制,将会议的各个环节进行量化,细化计分,同时把会议的质量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的一项重要指标。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整改方案不合格的,应该督促其进行积极调整;对落实效果与广大群众期望的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相关部门应该重新进行调研和分析,及时制定出新的整改方案;对民主生活会制定的整顿措施没有得到落实或者落实效果不佳的,要追究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责任人责任,进行相应的处罚。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高标准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对策建议(免费)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7752.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