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体两翼,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构建与其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我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至关重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强化创新驱动之本,着力培育新产业抢占新赛道,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绘就蓝图”
纲举目张,点开面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平衡好点和面的关系,既要抓顶层设计、整体谋划,按照战略导向、未来导向、发展导向、机会导向、问题导向统筹产业布局,明确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又要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各地实际,进行合理定位,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创造性推进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新征程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突出“点面结合”。从“面”上讲要加强规划引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重点,在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研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和政策举措,更好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点”上讲要因地制宜推进,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合理确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方向,支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用好试点推进机制,分区域、分类型遴选设立一批新质生产力先行区和示范区,在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破解“卡脖子”难题、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等方面积累更多有益经验。
坚持“研用并重”,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蓄势赋能”
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力,新质生产力激发出的先进生产力效应,必然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同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和发展。
放眼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科技创新已成为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必须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征程上,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加速“从0到1”的原始突破,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激发各方面创新活力,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研发攻关,集中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卡脖子”难题,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实现“从1到无穷大”的路径演变,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推动更多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以企业生产技术的突破跃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让更多创新链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的“新应用”,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培育出更坚实、更持续输出的新质生产力。
坚持“新旧并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固本兴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而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压舱石”,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和“富矿”,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把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对立起来,也不是一味发展新兴产业而忽视甚至放弃传统产业,而是在稳住基本盘的基础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竞争加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重大挑战在当下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创造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新征程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突出“新旧并进”。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企业“老树发新芽”、加快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形成一批创新型“企业矩阵”和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一手抓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新材料、前沿新兴氢能、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商业航天、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坚持“立破并举”,打造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夯基垒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调整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生产力系统实现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的演化进程,是新质生产力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的过程。
就目前而言,我国科技体制仍存在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科技创新资源“碎片化”“低效化”等短板,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根本破除,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系统性重塑。新征程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突出“立破并举”。在“立”的方面,要围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顺应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在“破”的方面,要围绕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不断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吴偕林 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省委改革办、财经办主任)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结合起来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859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