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激活“无废细胞”协同发力共建“无废城市”(免费)
2024-11-03 128

“无废城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细胞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而“无废细胞”作为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理念、体现试点成效的重要载体,旨在将“无废”理念渗透至社会生产生活的微观单元,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革新,推动各类细胞单元实现废弃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到2027年,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在“无废细胞”建设方面,浙江省2022年印发《浙江省“无废城市细胞”建设评估细则(2022年版)》,开展22类“无废城市细胞”建设;重庆市、四川省2023年联合印发了“无废城市细胞”建设管理规范、标准、指南,共15大类18小类细胞建设;广东省、河北省、山东省、xx省、上海市等陆续开展各类细胞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建设“无废园区”“无废学校”等工业、生活、农业、建筑等领域“无废细胞”2万余个,为构建“无废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两结合三协同四共赢”模式推动工业领域“无废细胞”建设

工业领域“无废细胞”主要包括“无废工厂”“无废集团”“无废产业链”等不同类型、不同尺度的生产单元。通过识别典型行业企业、园区、集团、产业链等不同尺度下物质能量耦合代谢规律,制定建设标准、研发技术装备等措施,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完善环境管理制度,综合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点链结合共推“无废”工业体系建设。在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标准技术两结合”+“减排减污减碳三协同”+“政产学研四共赢”的工业领域“无废细胞”建设模式。

标准技术两结合。结合行业产污特征及各地产业结构,规范提升“无废细胞”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引入在线回收、循环利用等项目,开展废物资源化新技术探索,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就地就近利用处置”,为标准制定提供支撑。

减废减排减碳三协同。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手段,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广绿色产品设计及绿色采购,合理选择和利用资源,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减污降碳试点工作,鼓励企业采取工艺改进、能源替代、节能提效、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大幅减排。

政产学研四共赢。凝聚优势资源,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指导、企业牵头主导、技术单位全过程支撑、第三方公司投资运维,协同发力支撑“无废细胞”建设。以“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模式推动生活领域“无废细胞”建设

生活领域“无废细胞”是建设最为广泛、公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类,包括“无废学校”“无废小区”“无废机关”“无废商超”“无废景区”“无废加油站”等各个生活单元。通过教育引导、习惯塑造、体系建设和政策激励等多维度策略,将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融入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从个人、家庭到社区,促进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可持续、环境友好的社会。在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活领域“无废细胞”共建共享格局,助力生活方式的根本性绿色转型。

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制定印发“无废细胞”建设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建设范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无废细胞”建设;构建各类废物的回收体系,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制度和支持政策,加强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

社会参与,多元共治。鼓励企业、学校、社区、机关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无废细胞”建设,通过“无废文化”教育,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全民行动,共建共享。广泛宣传,引导公众积极践行“无废”生活方式,推广“光盘行动”,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大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积极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流通,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无废细胞”建设共建共享局面。

例如:重庆市、四川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加速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细胞”建设。联合印发了全国首个跨省域“无废城市细胞”建设管理规程、评估指南、评估细则,共包括15大类18个小类,覆盖川渝两省市15个地市,42个区县;联合112名专家共建“无废城市”指导组,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问诊把脉;实施贴息政策,每个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处置建设项目年贴息金额最高达300万元,贴息年度最长达3年;开展“无废城市”进学校等宣传活动和“沿长江看‘无废城市’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及时总结凝练经验,展示建设成果,助推“无废”理念深入人心。以“立足产业、由点及面、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业领域“无废细胞”建设

农业领域“无废细胞”包括“无废农场”“无废果园”“无废乡村”等,旨在努力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推广源头减量化生产模式,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拓宽产品高值化利用渠道,发掘乡村休闲产业功能,健全城乡融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在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立足产业、由点及面、融合发展”的农业领域“无废细胞”建设模式。

立足产业,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依托自身的自然、文化、产业等优势倡导绿色发展,形成美丽乡村亮点和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

由点及面,以试点推动治理体系建设。培养村庄家庭和居民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行节制、适度消费的农村宴席,推广“光盘行动”和绿色餐桌,倡导生活垃圾分类,使用符合标准的农膜;积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提高厨余垃圾、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水平;构建城乡融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推动农村医疗废物、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依法收集处置。以“标准引领、源头减废、绿色智慧”模式推动建筑领域“无废细胞”建设

建筑领域“无废细胞”主要为“无废工地”,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措施,加强源头控制与过程管控,通过推动形成绿色施工和绿色拆除,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促进工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外运填埋量,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在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标准引领、源头减废、绿色智慧”模式。

标准引领。编制印发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促进资源化利用有关规划,逐步建立建筑垃圾从源头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体系;配置托底保障设施,完善联动机制、核准制度、收费制度建设。

源头减废。推行绿色建筑、装配式建造、标准化设计和施工;做好工地生活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分类分拣、规范堆存;工地临时用房采取永临结合,工地采取工程渣土、废弃泥浆等减量措施,促进建筑垃圾的就地资源化利用。

绿色智慧。搭建建筑垃圾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辅以电子联单、轨迹溯源等技术手段,力争实现对建筑垃圾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广东省东莞市在建筑领域“无废细胞”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其编制发布广东省首个“无废工地”团体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无废工地评价规范》,指导各类建筑施工企业遵守绿色施工、资源循环利用、管理碳排放等措施,努力建设“无废工地”。同时,以中建五局虎门深物业项目(装配式)在“无废工地”建设中的典型做法为案例,通过采用预制叠合楼板、预制ALC墙板、铝合金模板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节约木材60%,节约水泥砂浆55%,降低资源消耗,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另外,依托建筑垃圾智慧化监管平台,对受审批的泥头车实现实时监控,借助电子联单,掌握建筑垃圾产生来源及处置去向,远程查看建筑垃圾排放工地、运输车辆、处理场所实时状况,设置自动预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模式创新激活“无废细胞”协同发力共建“无废城市”(免费)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11319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