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既热烈生动又丰厚深沉,为每名党员在品格修为上确立了永不沉没的航标,从而激励其不断锤炼品质、砥砺奋进。其中最为突出的红色基因,就是特别讲忠诚、特别讲奋斗、特别讲奉献,可相应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观、进取观、幸福观。
一、忠诚为魂: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观。把忠诚放在第一位,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对一名党员而言,忠诚主要是政治忠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伦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之所在。政治忠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中自然有不同的意义及内涵。中国共产党人以一种开放的气度和世界的眼光,积极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忠诚观、古代中国忠义传统、当代西方忠诚思想,建构起自己特有的政治忠诚观,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凝聚智慧和力量的道德基础。忠诚的对象由关注个人到心系家国。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初就接受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忠诚观的熏陶。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其政治忠诚的对象主要是“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劳动群众利益、共产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对象,又具体化为“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显而易见,这种忠诚观不论是与中国古代的血缘忠诚观,还是与西方的契约忠诚观相比,都有根本上的不同。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观,一开始就从忠诚于个人真正转向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并始终如一地将其作为党员的政治“生命线”、政治“试金石”和政治“定盘星”。忠诚的内核由观念追求到实际践行。自1921年建党,共产党人依靠和带领人民完成的三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即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通过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不是心怀天下、心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行天下之大道的明证。一段时间以来,在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人们不可避免地遭受着过度的物质至上主义、道德虚无主义、价值相对主义等冲击,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却旗帜鲜明地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总结性语句,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中华文明蕴含的道德观,赋予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并忠实践行。忠诚的方式由重视自律到强调他律。忠诚对普通人而言,或许仅仅是一种优良品质,但对共产党人而言,却是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政治承诺。入党誓词作为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不同时期的内容虽几经更改,但“对党忠诚”“服从组织”“永不叛党”的核心要求始终不变。党的十二大后,不仅统一了入党誓词,而且载入党章这一党的根本大法,依靠其强力保障党员承诺践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讲忠诚,不仅要坚持“四个服从”,还要突出“对党绝对忠诚”,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