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精神”,具有当代中国精神的特质,是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四个词来概括“西畴精神”,可以概括为:实干、奋斗、敢于担当和创新。
实干,是“西畴精神”的核心内涵,西畴人民不靠等不靠要,化“苦熬”为“苦干”,躬耕石漠荒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石漠里开辟出了脱贫的阳光大道。
奋斗,是西畴脱贫攻坚精神最本质的特质,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生动缩影。一直以来,西畴人民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把曾被判定为没有生存条件“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的恶劣环境变成了生态宜居的家园,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敢于担当,是“西畴精神”最鲜明的时代特色。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西畴人民没有逃避,而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坚韧毅力爬深山,过险弯,担当起为子孙后代谋福的重任,从内心深处喊出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时代强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
创新,为西畴脱贫攻坚精神注入了丰富发展的不竭动力。西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地干,敢为人先,敢于开创新局面。
一、实干|
变石漠荒山为绿水青山
西畴,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75.4%,群山裸露、怪石林立,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一个曾被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但是,顽强的西畴人不相信命运,大胆与自然环境抗争。他们用铁棍铁杵在岩石围困中生凿硬撬出一条条通往外面的路,摆脱交通不变对发展的桎梏;他们垒起石埂,开辟出一块块田地,逐步摆脱饥荒饿肚子的历史;他们创新治理,实施“坡改梯”、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理,创造出“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将西畴的石漠荒山逐步变成了绿水青山,极难生存之地变成了生态宜居之地。勤奋的西畴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西畴力量。
二、团结奋斗|
在团结奋斗中发掘金山银山
西畴人民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秉持“人心齐,泰山移”的团结思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沙能成塔,聚众人之力能成大事。西畴秉持“把普通工作做成特色,把优势工作做成亮点,把亮点工作做成精品”的理念,以“1+3+N”为治理路径,积极探索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西畴团结各少数民族人民,既实现了民族团结棠棣开花的美好景象,又为边疆的和平稳定贡献出一份力量。
三、担当|
在党的引领下共筑锦绣河山
1955年,毛主席对西畴的批示,砥砺了西畴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西畴,一直在党旗指引之下行走。西畴重视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十有十强”的规范化建设模式,将党建化为资源,全面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起重任、积极作为,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西畴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子孙后代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纷纷加入了这场建设家园的持久行动。
四、创新|
守护绿水青山,找寻金山银山
西畴立足本地实际,利用多彩民族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利用良好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利用独特气候资源发展特色种植、生态养殖,不搞破坏式开发,力求在生态和谐之中探寻致富路径,践行了习总书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五、“西畴精神”的时代价值
“西畴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它坚定了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胜信念,在于它在实践中深入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于它凝聚了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也在于它增强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结合西畴县艰苦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改造历程,那些镌刻在石漠荒山上的汗水和成绩,最深刻地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不朽的“人民伟力”。于绝境中开天辟地的西畴人的坚强,奋斗、不认命,是点燃“西畴精神”的火把,我们应当大力弘扬这种恒久坚持不服输的精神品格,让“西畴精神”在传承发扬中历久弥新。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写作素材:西畴精神
链接地址:http://www.haowenso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80264.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